您好,

业界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信息 > 业界动态

杨硕代表:让基层中医药服务“强起来”,让更多人在“家门口”看好病

发布时间:2024-03-08 阅读量:1127 来源:中国中医
     “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,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。”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再度传出令中医药人振奋的声音,“中医药振兴”也再次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之一。
     “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政策的稳定性,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,提供了有力遵循。”听完政府工作报告,全国人大代表,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、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杨硕发现,自己所关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层面更加有抓手了,“不仅是对传统医学的肯定,更是对文化自信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度落实。中医药文化发展只有真正落实到服务群众,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上,才能更加彰显中医药文化价值。”
       履职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二年,杨硕向上研究政策“接天线”,向下深入调研“接地气”,撰写了“中医药文化传承”“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”等7个建议。
       在中医药文化传承方面,如何实现“大跨步、新发展”?在杨硕看来,解决之道无他,就一个字“新”。
       杨硕告诉记者,他所在的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,推出了贵州首家中医药养生新茶饮——“茶补补”。
       装修风格和常见的奶茶店一样,而售卖的饮品主打一个“药食同源”——以中药饮片为基础调配,主推祛湿饮、安神饮、养颜饮、瘦身饮,让中医养生回归于国人生活日常,打造更适合中国“宝宝”体质的“热中式”。
       近年来,中医药传播到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,中医针灸则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“排头兵”
       在调研中杨硕发现,基层中医药发展不平衡、不充分问题仍比较突出,提升中医药服务群众能力,需要精准施策,对症下药。
     “中医‘三因制宜’理论强调,疾病要根据季节、地区,以及人体的体质、性别、年龄等因素的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。”在中医药服务基层方面,杨硕建议从国家层面,构建预防保健、疾病治疗和康复护理一体化的中医药服务体系,更好指导地方提供覆盖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,进一步完善我国医疗服务体系。
“比如,不同的地方可以结合自身区域病症、职业病症等情况,差异化制定中医药诊疗普及方案,提高地方防未病、治慢病的能力。”杨硕建议,区域医疗中心可以以重点行业、重点人群为突破点,加强中医药诊疗职业病症的技术普惠推广,提高不同人群对中医药诊疗技术、保健养生知识的掌握,对中医药文化的情感认同和效果认同,以中医药的服务性提高中医药文化价值。
     “此外,还可以通过差异化的政策进行中医药文化和诊疗技术推广。”杨硕认为,这样能有效减轻国家医保压力,优化区域医疗资源,引导人民群众将大病预防在小病,将小病预防在未病。
杨硕说:“一根针,代表中医人的一种精神,大医精诚的精神,代表天人合一的思想。”
       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高度重视县域医共体建设。经过一年的走访调研,杨硕在今年两会上还带去了关于“县域医共体建设”方面的建议,涵盖加强顶层政策供给、完善运行机制设计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、加大信息技术投入、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输出、对中西部地区政策倾斜6个方面。
     “基层群众愿不愿意在‘家门口’接受基本医疗服务,关键在于县域医共体医院有没有硬实力。”杨硕认为,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,确保取得扎实成效,“希望关于县域医共体的建议能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得到更多关注,让优质医疗‘沉下去’,让群众幸福感‘升上来’。”